深化創新成果落地 助力檢修工藝提升
近期,檢修公司傳來捷報,長洲水利樞紐15F機組順利并網發電,標志著其自主開展的A級檢修工作按工期要求圓滿完成各項檢修任務。
在檢修過程中,檢修公司堅持向“創新”要效益,向“創新”要安全,在發電機檢修、水輪機檢修、大件吊裝等領域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工作,深入推動哈電機組燈泡頭支撐、導水機構桁架等共12項創新成果在A修過程中落地,為檢修工藝與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在上一臺機組A級檢修結束之后,檢修公司深化創新機制與模式,充分汲取檢修經驗教訓,將檢修工作各層面的難點和復雜點進行匯總,超前謀劃,形成初步構想,并制定實施方案。在15F機組檢修過程中,檢修公司以技術創新為抓手,鼓勵青年員工大膽想、放開干,并在檢修期間不斷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最終在實踐運用中呈現出了良好效果。例如,燈泡貫流式機組的燈泡頭吊裝是需要將燈泡頭吊出并移動至上流道,再通過槽鋼、圓鋼將其焊接固定,整個焊接過程十分繁瑣,且回裝階段需將焊接部分切除后打磨拋光,很容易出現燈泡體本體磨損的情況。檢修公司結合現場實際,組織各專業班組技術骨干分析討論,最終決定以燈泡頭前端的吊點為固定點,通過受力分析、反復核算,設計出一套專用支撐工裝,僅僅通過螺栓緊固就可將燈泡頭固定牢靠,此舉節省了3天檢修工期,并實現了燈泡頭吊裝“當天吊,當天摘鉤”的技術突破。同時,檢修人員自主設計的盤車裝置打破了行業的局限,腦洞大開地將越野汽車的拖車絞盤用于水電機組盤車作業,兩個人便完成了原本八個人的工作,省時省事。針對上一次A修設計出的大軸頂起裝置、流道蓋板頂起裝置等自主研發的專利工裝,檢修人員結合實際再次創新突破,大幅度改進其便攜性及美觀性,成功將其升級為2.0版本。由專業班組自主研發的轉輪室調整、空氣間隙調整工具大量減少了焊接工作量,在節約檢修時間的同時,給關鍵工序的質量也增加了一道保險。
下一步,檢修公司將總結提煉此次A修過程中自主研發的工裝和工法,并將其轉化成專利和技術論文,實現知識產權保護。同時,還將持續圍繞檢修維護現場痼疾和技術難點,引導員工持續開展技術創新工作,不斷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,向著建設一流水電新能源工程檢修企業的目標邁進。